村网通总站 和平村 pgshepcun.nync.com 欢迎您!
新闻发布会现场。
农业部于2017年10月16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农业产业扶贫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 雷刘功]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农业部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农业部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的有关进展情况。我们邀请到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刘北桦副司长、四川省农业厅涂建华副厅长,还有河北省平泉市人民政府曹佐金市长,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首先请刘北桦副司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介绍情况。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刘北桦]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扶贫理论,成为推动我国产业扶贫事业的科学指南。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产业扶贫重要思想,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大事要事,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务实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贫困地区多样化的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贫困农民腰包逐渐鼓起来了。2013-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收入是2012年的1.52倍、2010年的2倍,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以农业部定点扶贫县湖北恩施来凤县为例,2016年农民收入比2012年增长89.5%。
农业产业扶贫成就得益于我们扎扎实实的工作举措,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产业指导取得新进展,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门路。我们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发展指导,帮助贫困地区转变发展理念、明确重点任务。农业部联合八部委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组织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832个贫困县编制完成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分区域指导定点扶贫县、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西藏、四省藏区、南疆等贫困地区编制了一批产业规划或实施方案,为产业扶贫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地方干部群众研究提出了产业扶贫“五个一”工作路径,即编制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产业、打造一个好龙头、创新一个好机制、完善一个好体系,为各地推进产业扶贫绘制了路线图。
第二,政策扶持有了新突破,贫困群众真正感到帮扶温暖。中央专门出台了支持贫困县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农业部在项目资金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村一品示范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关文件中明确向贫困地区倾斜。各地围绕资金整合、主体培育、金融扶持、保险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比如,贵州省设立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拟筹集1200亿元,重点投向贫困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专业培训机构等。内蒙古兴安盟积极探索“政银保”金融扶贫合作方式,2017年整合财政扶贫资金6000万元,作为产业扶贫风险金存入银行并放大5至10倍,通过小额贷款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发放贷款,同时为全盟近4万户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等提供保证保险等全方位风险保障。
第三,市场引领采取新举措,贫困地区农产品销路更加畅通。现在没有产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产品。针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我们组织贫困地区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生产主体,参加各种展销活动,支持各地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发展电子商务,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好产品卖得出、卖个好价钱。在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举办产业扶贫专题展,组织80多个贫困县、2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贸易额超过5亿元。今年3月,会同北京、天津组织120家企业、批发市场、经销商与环京津28个贫困县签订168项合作协议,帮助销售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如今已经走出贫困山区进入千家万户。
第四,龙头培育迈出新步伐,带动脱贫能力明显增强。我们支持贫困地区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扶贫“龙头”成长壮大、落地生根,成为带动脱贫的“火车头”。我们鼓励引导各地探索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龙头带贫模式,让广大贫困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截至2016年底,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8万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万家;全国758个贫困县(不含西藏)发展农民合作社44.2万家,带动1500多万户农户;我部100个样本贫困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覆盖度达到49.8%。
第五,科技帮扶呈现新亮点,支撑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业部门的最大优势是技术优势。我们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和农技推广队伍,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技服务,在7个重点贫困地区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在环京津28个贫困县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服务行动”“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行动”。近几年,每年都有60多人在贫困地区挂职帮扶,今年又从部属事业单位选派28名处级干部到环京津28个贫困县,开展技术指导,提高产业扶贫水平。这些举措帮助贫困地区引进了优良品种,推广了实用技术,培育了脱贫带头人,播下了致富的种子。
第六,典型引路开创新局面,产业扶贫范例推广反响热烈。农民搞产业最讲眼见为实,跟他们讲十遍,不如让他们看一次。去年,我们总结了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3个范例,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总结推广。随后,我们在全国层面又先后遴选了广西百色芒果、贵州黔西南薏仁、河北平泉食用菌、湖北罗田黑山羊、安徽岳西茭白、河南信阳毛尖、山西平顺中药材、宁夏盐池滩羊、四川苍溪猕猴桃等10多个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产业扶贫范例,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12期产业扶贫现场观摩,现场培训700多个贫困县负责同志。地方还结合实际,总结推广了200多个典型范例。这些范例都是基层的实践创造,干部群众往往一看就有信心、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通过现场观摩等形式,很好地发挥了树榜样、受启发、找差距、增信心的作用,让基层干部群众真正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当前,产业扶贫正处在完善措施、强化落实、创新机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下面,我们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提问。
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雷刘功主持发布会。
雷刘功]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大家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新华社记者]目前,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在产业发展上存在着同质竞争、产品卖难的现象,请问贫困地区应该如何选择它们的特色产业推进脱贫?
[刘北桦]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独特,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我们在全国层面遴选了13个产业扶贫范例,这些范例都是贫困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科学选择产业、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的成功经验。贫困地区选准特色产业应该突出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特色选产业。紧扣资源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宜农则农、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向特色要竞争力,向特色要生产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强”。
二是突出市场选产业。始终坚持市场引导,注重研究市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调优、调高、调精农产品生产,扩大中高端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应避免发展产业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包办替代、一厢情愿,重生产轻市场、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
三是突出绿色选产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好生态绿色牌、善做山水文章,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绿色产业扶贫,向绿色要生产力、竞争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道路。同时,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精准选择特色优势农业,合理确定产业开发强度,坚决不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产业,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四是突出融合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精深加工,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发挥贫困地区自然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突出的优势,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群众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中国日报记者]目前一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但是与贫困户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导致产业发展比较好,但是贫困户没有脱贫,请问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刘北桦]产业扶贫,目的是为了贫困人口脱贫,发展产业只是手段。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重点不在于增加多少产值、带来多少税收,而是要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针对当前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不紧密、不精准等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在规划指导方面,我们组织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832个贫困县编制完成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明确要求各地要围绕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要求,科学确定产业,精准设计项目,明确带动主体,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确保产业对人、人对产业,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覆盖,实现帮扶资源有效整合。现在有的贫困地区发展产业,不管贫困户愿不愿意、会不会,都发几颗苗、几只鸡,看上去精准,实际上是搞缩小版的大水漫灌,没有真正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不仅浪费了扶贫资源,还耽搁了脱贫致富,这不可取。
在利益机制方面,我们提出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产业发展的规定任务,作为国家对企业投资的前置条件。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特色农业发展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引导财政资金折股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总结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帮扶模式,创新出资产收益扶贫、保底分红、二次分配等成功经验做法,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防止扶富不扶贫、扶企不带贫、扶大不扶小等带贫失准现象。在范例推广方面,这两年,我们会同各地农业部门总结了200多个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产业扶贫范例。这些范例注重探索创新企业、贫困户、村集体等多方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使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更加紧密、让贫困户受益更加精准。如陕西洛川苹果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形成了经营主体带动型、农业园区吸纳型、互助合作扶持型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贫困户在苹果全产业链上获得稳定受益。目前,洛川苹果种植面积覆盖全县95%以上的农户,全县农民收入的95%来源于苹果产业。通过范例总结、现场观摩等形式,贫困县学习借鉴了全国各地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实践,真正让贫困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实惠。
[中央人民广播记者]请问涂厅长,四川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直以来扶贫任务都比较重,四川省是怎么推动农业产业扶贫的,具体有哪些亮点?谢谢。
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回答记者提问。
[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 涂建华]四川省始终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以实现稳定脱贫为核心,切实提升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使173.73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目标的49.65%,目前已有69.1万贫困人口依靠农业产业脱贫。为解决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薄弱问题,我们坚持把建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流域、全域谋划,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最大程度地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收益,发挥产业带动效应。为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附加值低问题,我们坚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抓手,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实施农产品初加工惠农工程,将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为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问题,我们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引领,实施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全方位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依托电子商务和优质农产品展示、市(州)长推介会等展销活动,把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为解决产业发展对接市场需求问题,我们坚持把主体培育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大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推广“托养寄养”“借羊还羊”等“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行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成功做法。
贫困户发展产业主要短板是缺少相关农业技术,我们创新组织方式和动员方式,实施“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配齐配强农技帮扶“三个一”突击队。为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薄弱问题,我们从全省农业系统选派1万多名农技人员,开展“五个一行动”,也就是协助贫困村编制一个农业产业扶贫规划、推广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个主导产业,手把手教贫困群众相关农业技术;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农技人员待遇,压实农技人员责任,完善农技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农技员在产业扶贫一线待得住、干得好。为解决驻村农技员不能满足贫困村产业需求问题,我们统筹技术力量,组建了990个农业综合技术专家服务团,为贫困户提供“群众点菜,专家服务”一对一巡回技术服务。今年,我们又启动了深度贫困县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打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我们将锲而不舍,真抓实干,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聚焦三农记者]这些年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各地涌现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一些成为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但是这一群体总体发展状况相对滞后。接下来农业部会在加强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带头人方面,有哪些进一步的措施?
[刘北桦]建一个龙头,兴一项产业,富一方农民。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没有价值链。针对您刚提出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这几年,农业部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进适合贫困地区生产实际的企业。组织企业赴西藏、南疆、定点扶贫县、环京津贫困县等贫困地区开展合作对接,共同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2016年,组织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西藏签订合作协议9.42亿元,多个项目正在陆续投资到位。着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户就业能力。
二是培育农村实用人才。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对贫困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6年,将农业部、中组部共同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调整为主要面向贫困地区实施,举办示范培训班177期,在贫困地区遴选1.77万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到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学习交流。今年培训主题聚焦贫困地区产业精准扶贫和农民创业创新,培训对象全部面向贫困地区。
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开始,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创业青年,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培训,促进农民创业兴业,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力度。针对贫困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此外,农业部还积极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人员,带领贫困户开发农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脱贫致富。
[工人日报记者]请问曹市长,脱贫攻坚采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平泉市是怎么抓好产业扶贫?有哪些创新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河北省平泉市人民政府市长曹佐金回答记者提问
[河北省平泉市人民政府市长 曹佐金]平泉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在产业扶贫设计上做到了“三个准”,即选准产业、找准瓶颈、定准机制,选择了我市最成熟的食用菌、设施蔬菜两大产业,紧紧抓住贫困群众缺资金、没技术、怕风险三大瓶颈进行破解,让贫困户与产业、园区、合作社、企业间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扶贫模式上创设了“三个零”,依托食用菌、设施蔬菜产业,通过政府顶层设计、园区联结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实施了“三零”产业扶贫模式。在产业扶贫资金上创建了“政银企户保”融资平台,为每个贫困户提供5万元小额贷款,连同政策扶持资金1.2万元,合计资金6.2万元,使得有意愿干事创业的贫困户能够干成事、干大事。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实现93个贫困村出列、8.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1%下降到7.6%。
我们创新了“三零”产业扶贫模式。第一个“零”,就是“零成本”投入。就是由园区将大棚以及菌棒等设施设备,先低价赊给贫困户生产和使用,等到贫困户出了蘑菇、卖了钱以后,再把成本返还给园区。这一做法破解了贫困户没本钱发展产业的难题,让龙头企业充当“火车头”,让贫困户真正是“先上车、后买票”,共同参与产业发展。第二个“零”,就是“零风险”经营。相当一部分老百姓之所以贫困,就是缺乏经营管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我们为园区和贫困户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和纽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由园区承担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环节的风险,而贫困户只需负责生产管理工作。这一做法有效破解了贫困户发展产业怕风险的难题。第三个“零”,就是“零距离”就业。我们实施了“两区同建”,就是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全市“一盘棋”布局,通过规划设计,把扶贫产业园区直接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让故土难离的贫困户能够“守家在地”挣钱,实现了贫困户搬迁和就业两同步。此外,着眼于形成贫困户、园区和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我们建立了风险防控机制,如果因不可抗力造成贫困户收入严重受损,将由园区承担一切损失;如果扶贫企业经营发生风险,将通过“政银企户保”平台,由担保中心、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按1∶1∶8的比例共同偿还贷款利息。我们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行“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合作方式,完善园区企业与贫困户“租金收入、效益分成、保底分红、固定收益”的联结机制,实现园区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结对共同发展。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在农业部启动的环京津农业扶贫共同行动当中,针对环京津28个贫困县都开展了哪些具体帮扶措施?
[刘北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受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制约,环京津还有不少贫困程度深、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主要是张家口、承德、保定的28个贫困县。这一区域与京津发展差距大,成为区域发展的洼地和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农业部对环京津贫困地区实施特殊帮扶。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启动共同行动。会同京津冀三省市启动环京津农业扶贫共同行动,落实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等“六大任务”,实施千村“一村一品”推进、草牧业增收脱贫、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万户农民加工增值收益分享、千家农家乐升级、万家农户与经销商产销信息服务、京津对口帮扶等“八大行动”。
二是开展对口帮扶。选择28个部直属单位对口帮扶环京津28个贫困县,派出28名处级干部蹲点2年专抓农业扶贫,落实技术援助、营销帮扶、企业合作、典型引路等工作。我们明确,挂职干部要围着产业转,蹲在基层抓,每人抓4-5个产业脱贫示范村,使每个示范村都能有1个联系的挂职干部、1个援助的技术专家、1个合作的农业企业、1个帮扶的营销商,形成产业链条帮扶,确保帮扶措施到村到户。
三是推动合作对接。今年3月,在河北阜平县召开环京津农业扶贫对接会,会同北京、天津组织120家企业、批发市场、经销商与环京津贫困县签订168项合作协议。比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将通过合作、参股等方式,在河北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地增加新发地分市场和合作市场数量,通过生鲜连锁超市、便民菜店和菜篮子直通车等零售终端,将贫困县特色农产品销往京津大市场。
四是打造“百村示范”。在28个贫困县选择100个贫困村重点帮扶,每村至少发展1个特色农产品,聚集资源、整合力量,加大项目支持、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帮扶力度,努力将其打造成产业扶贫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周边1000个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区域整体脱贫。这些措施刚刚实施半年,效果已经显现,28个贫困县特色产业已经选定,专家组已经全部组建,帮扶模式不断涌现,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当地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正在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雷刘功]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朱英